食品企業的產品質量,與大眾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,中外各國的社會關注度都非常高。但是,相比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,我國的食品企業在企業社會責任、公共**意識,以及危機處理方式上都比較幼稚。許多國內食品企業不注意了解潛在危機,平時疏于防范,缺乏與消費者和媒體及時溝通的機制,一旦出現食品**問題,不能搶在危機爆發的時間有所作為,致使**被動。食品企業必須認識到,面對公共**問題的危機公關能力,關系到生存和發展。那么,企業在出現食品危機后,為避免一步錯步步錯的局面,每個時間點上應該有何作為呢?
食品危機三類型
首先,分析一下食品危機的三個類型。危機類型不同,處理方式是不一樣的。
一是單一產品危機。產品中存在瑕疵,或者消費者使用不當而產生的危機,但對消費者的健康幾乎無影響。如幼兒誤食大片的膨化食品而卡喉嚨等等。
二是品牌信任危機。企業產品虛假宣傳,混淆概念,有故意欺瞞用戶的嫌疑,但不會引起死傷等問題。如康師傅礦物質水廣告中混淆了礦物質水和礦泉水的概念等等。
三是公共**危機。產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,直接損害了消費者的健康,甚至致病、致殘、致死等等。如三鹿牛奶的奶源質量問題等等。
個類型較普遍,企業和消費者可以點對點個別處理。**個類型相對較少,可以通過與媒體的及時溝通來解決。第三個類型雖然出現幾率小,卻是事關企業生死存亡的危機公關了。考驗的不僅是企業的內功,還要看企業的外功如何了。如果一著不慎,就會滿篇皆輸。
據筆者服務國際有名食品企業經驗看,對食品**隱患的防范一般會有四個方面:一是建立危機審計及風險評估系統,熟悉食品在生產各個環節可能存在的危機。二是加強與協會、研究所的合作,積極建立和維護食品生產的行業標準。三是建立于消費者直接溝通的渠道,如:免費咨詢電話,賠償和召回機制等。四是對媒體和意見**的定期維護,保持著暢通的溝通。所以,一旦出現公共食品**事件,企業就能夠比較從容地面對危機了。
危機管理四步驟
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在公共食品**的緊急關頭,凡是章法井然,從容應對的企業,必然是有內外兼修的功夫。凡是功夫修為不到的企業,必然是手忙腳亂,自亂陣腳的。
爭取先機:當公共食品危機來臨時,食品企業在時間就核查信息、掌握輿情。這時,是處理危機的佳時機。企業能夠給公眾一個公開透明的誠信印象,就占據了制高點和主動權。中國食品企業一般都喜歡采取封堵的辦法,用各種方法封閉信息源,力求“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”。但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,反而造成企業的誠信危機,本來想掩蓋的負面信息,卻被公眾和媒體不斷爆料、揭短、放大,不得不付出更為慘痛的代價。如果時間抓不住,一步錯,步步錯,處處被動,再想調頭已是回不來了。在危機來臨的時間內迅速溝通媒體,公開相關信息,正面引導公眾,以誠懇的積極的態度為化解危機鋪平道路。
以這次的圣元“**門”事件為例。在今年7月中旬,地方媒體已有了三名女嬰“性早熟”懷疑食用圣元奶粉的消息。當時消息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,圣元集團曾咨詢了有關技術專家,專家斥為“胡說八道”,于是企業也就沒有采取積極措施。這實在是低估了國人對食品公共**的高度關注,
特別是輕視了國內奶制品市場在出現了“三鹿”事件后是特別的脆弱,沒有想到個把案例能掀起以后的軒然**。這只能說是企業的危機意識缺失的問題。待中央和國內多家媒體跟進后,圣元奶粉和“性早熟”已和聯系在一起了。此時圣元再出面做出任何解釋,已失去了公信力了,陷入口誅筆伐之中。
左右逢源:目前國內食品**方面的危機爆發大都源于消費者爆料,然后引發媒體報道,后引起政府關注。在這個流程中,食品公共危機發生,媒體輿論大量跟進,各種負面信息爆炸性地擴散,這是處理危機的**時間點。這個時間企業的公關重點是媒體,以求改善傳播渠道、采取相應補救措施,減弱負面影響,擴大正面影響。如果先著已失,此時也是可以有所彌補的。但中國食品企業在**時間點上的作為,往往是找政府來擺平媒體,缺乏媒體合作的溝通經驗,像生硬地鏟負面、給媒體從業者發封口費,這些都是誤區。
開誠布公:媒體對揭露性新聞都是有偏好的,遇到事關食品**這樣的問題,負面報道必然蜂擁而至。即使能擺平一家或幾家媒體,也就是杯水車薪,往往還會起到火上澆油的副作用。所以,在社會輿論面前,開誠布公是好的應對之道。我們還是以圣元為例。在媒體大量報道“**門”后,企業首先本應是及時向外界澄清有關事實,但圣元的做法卻是起訴媒體。這立刻激起媒體和公眾的強烈反感,網絡熱議不斷,負面信息狂轟濫炸。
可以看到,在這一事件中,媒體無疑起了“放大鏡”式的社會催化作用。而媒體所以能到起這么大的作用,還首先得說是圣元自己的失誤。這里的教訓是,在進行危機公關時,引導輿論導向,只能是因勢利導,左右逢源。左右逢源的應對關鍵在于:可以加大正面信息的力度,但絕不能貿然打壓負面信息。
亡羊補牢:在食品公關**危機有一個階段性的結果之后,食品企業**危機的公關活動正是風生水起的時候。在過去幾步占盡先機的企業,這時便洋洋得意地進入了收官階段,借機還可以宣傳一下自己的企業品牌和產品質量。而涉案的和應對策略失當的企業,這時就比較慘了。市場產品滯銷,股市市值縮水,企業品牌受損。但是,只要企業還想生存下去,真誠地向公眾道歉和真誠地改正錯誤則是起死回生的靈丹。這時企業做的這些修復性工作和策略調整,雖然有點絕地反擊的味道,效果自然比不得當初,但所謂亡羊補牢猶未晚,如果能順勢而為地采取補救措施,還是能挽回不少影響的,為以后的東山再起創造了條件。
危機處理三個時間點
如果比較一下國際知名食品企業的公共食品危機處理方式,我們的問題可能看得更清楚些。在2009年上半年,發生了一場美國開心果的公共食品**危機,影響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開心果市場。2009年3月31日,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委員會發出公告,美國加州生產的部分開心果發現沙門氏菌,建議消費者暫時不要食用。美國派拉蒙農場系全球大的開心果種植加工商,在中國也有不小的市場份額。他們的應對措施就比較得當。
派拉蒙立即致信委員會,希望他們聲明這是個別企業的問題。在4月1日中國媒體開始大量報道時,派拉蒙已準備了詳細的消費者、媒體溝通信函,除了闡明派拉蒙未涉及此次召回事件外,更強調派拉蒙農場在食品**上面的一系列措施,努力為顧客提供上等、**的開心果,并主動為客戶提供相關資料。同時,對媒體、消費者,重點客戶的問卷調查,以推斷可能的后續影響。
4月11日,美國開心果召回范圍擴大。媒體報道國家質檢總局消息稱:消費者謹慎選購美國開心果。派拉蒙向合作伙伴主動發放沙門氏菌的資料,以便他們進行二次傳播。派拉蒙積極配合媒體調查,向媒體說明派拉蒙農場與本次召回事件無關,同時說明國內市面開心果漂白問題所存在的**隱患。到5月中旬,派拉蒙在三個方面繼續擴大影響。一是利用包括博客、BBS等主動傳播方式,正面引導消費者對沙門氏菌的正確認識及**方法;二是與行業協會合作,磋商開心果潛在的食品**問題,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;三是加強與食品**及營養方面的意見**合作,推薦**、可靠、營養的加州開心果。